文物里的三台藏着多少宝藏?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变迁,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镇乡为基本单元,将用一年的时间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我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于日前发布了《关于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的公告。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传承文明。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与大家平素接触不多的馆藏文物,探寻文物里的三台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宝藏? 山有灵,水生韵,2200多年的日月经纶与世代人民的创新创造,造就了三台的古往今来。如果把三台的年轮画作一条线,这条线足以贯穿整个巴蜀文明。以这条线串接起来的春华秋实与繁华烟雨,必然会有数不胜数的文物宝藏。 从神秘的古郪国开始,到西汉置郪县,这一阶段的文物见证必须从先秦时期溯源,而追求“向死而生”的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的郪江崖墓,则见证了三台在汉代的光风霁月。如此庞大、如此密集的大型崖墓群,实在是难以想象,当时的三台究竟是如何的繁华鼎盛。从汉代之后到后晋南北朝,触摸三台的文物,必然会感知在这段动荡年月下的三台激荡出的磅礴之力。而到大唐盛世,身为东川节度使治所的三台,于大唐与有荣焉,于大唐而声名远扬,成为万千迁客骚人的必游之地,历史的印迹映照在出土文物、非凡建筑和丰硕诗歌的魅力之中。从宋元到明清,民族大融合与工业文明的萌芽和兴起带来的包容并蓄和独立创新,让三台更加闲适安稳,也让它更加熠熠生辉。 商周时期,古物多藏于内府,这是文物管理的萌芽。从宋代开始,直到明清,不仅开始了对文物的著录、分类、鉴定和研究工作,还积累了文物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到1964年,我国颁布了《博物馆藏品管理暂行办法》,这是第一部由文化部颁布的关于藏品保管的条文法规。2006年,三台博物馆成立,2011年通过灾后重建兴建了新馆,从此三台有了官方馆藏文物的重要场所。 馆藏文物往往清楚地代表着国家文化发展的时代水平或某一个地区特定时期文化发展的状况。换句话说,能够称之为馆藏文物的文物,大都是一个地方文化精髓的体现,是珍宝中的珍宝,可以称之为“金色名片”。它通常分为为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级别的是一级文物。 据统计,三台现有馆藏文物11547件,其中一级文物19件(套)、二级文物53件(套)、三级文物943件(套),馆藏文物数、珍贵文物数为全市县级馆之最、全省前列。种类有金器、铜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其中以汉陶、汉代青铜器、宋元明清瓷器及六朝青瓷器、明清字画等最富盛名。 在如此深邃的星辰时光里,在如此绵长的文化根脉之中,除了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的馆藏文物犹如打开了时空宝藏,以一幅可见可感可亲近的“富春山居图”,给我们展开了一场场时空对话,让我们能窥见过去,也能看见未来。 透过时光的长河,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叹为观止,更让人从这一个个“重器”“大器”宝藏中感受到了千年来三台蓄积的文化底蕴。县有“馆藏”如家有宝藏,这些馆藏文物犹如观照现实和未来的镜子。这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三台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如此之厚重、如此之深邃。 往前思,追溯千古,与有荣焉;望后路,启迪未来,富有宝藏。 有人说博物馆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会客厅,那么这些珍贵的馆藏文物则是这座城市的风景最高处和最深处所在。因此,要真正读懂一座城市,便如去访客拜友般万万不能只站在屋檐下看风景,而要走进他家的客厅,从他家的陈设和待人待物中去感悟这座城市的深厚内涵。三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珍宝也是多如繁星,时常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挖一挖、淘一淘先辈留给我们的文物宝藏,不失为一场精神的洗礼和人生的修行。 馆藏文物,既是一座城市的体面担当,又是这座城市的生命长河。把三台的历史脉络体现在一个个文物身上,便如一条条溪流活水涌动而出的历史佐证。比如,对郪国的追寻,必然少不了汉陶、汉俑。一级文物彩绘红陶房,体现了汉代民居建筑的风格,这与全国四大汉墓群的郪江崖墓如出一辙。活灵活现的琴俑,则让我们看见了汉代时期的三台精神娱乐也是极为丰富。元青花被誉为“景德镇之花”、“瓷器之王”,三台不产元青花,但三台的馆藏却足有三件极为罕见的元青花,而且每一件都足以称之为重器,这表明当时三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贸繁荣程度。再比如原本立在浙江湖州的颜氏干禄字碑,为何从千里之外来到三台并独存于三台,这都是有因可循的。换句话说,一地文物有多少,那么它所处的文明维度和生命曲线就有多高多长。城市如潮生,文物如光影,潮光掠影似山重,前赴后继滔滔不绝,这条城市的古往今来必然是条生生不息的活水大江。因此,可以说,三台的馆藏文物,是我们精神上的生命长河。 馆藏文物,既是历史珍宝,又是一座精神宝库。文物作为灿烂文化的实物象征,蕴藏着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生命力、想象力。从当年三台出土的摇钱树,到上万件馆藏文物,从金器、铜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到明清字画,可以说每一件珍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所体现的奇思妙想和巧夺天工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而更让人痴迷不舍的,是它们所代表的时代风貌和精神印记。与此同时,这些馆藏文化还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并能激发我们的文化追求,提升我们的文化趣味。这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精神宝库,值得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博物馆好好挖上一挖,淘上一淘。相信,每去一次,必然会有一次比一次更为全新更为清晰的感悟。 馆藏文物,不能只藏于馆中,更应藏于我们心中。宣传展示馆藏文物是既是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激发文化自信、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方式。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多层次多渠道推动传承普及和转化利用,要在“以文化人”、“以文立心”“以文塑旅”上下功夫。三台如此之多的馆藏文物,常年不断的展示、展览,为我们提供了走近馆藏文物的契机,同时随着各类文创产品的涌现,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和熟知馆藏文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于学习、于生活、于事业、于子女,我们都应该把参观和学习馆藏文物作为我们的行动自觉,让馆藏文物真正热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生于斯长于斯,通过馆藏文物熟知三台的历史过往,了解三台的文化底蕴,传承三台文化的精髓,知前事而鉴未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底气的才足、我们的涵养也才足、我们的劲头也才足! 11547件馆藏文物 犹如11547座宝藏 等你来挖 等你来淘 我们在三台博物馆等你! 三台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三台发布 责编:杨萌 校对:宋俊峰 审核:税建雄